2010年2月15日星期一

《明心宝鉴》:一本有生命力的书(2)

《明心宝鉴》:一本有生命力的书(2)
http://book.sina.com.cn 2007年01月19日 12:04

连载:明心宝鉴 作者:[明]范立本 辑 李朝全 译 出版社:华艺出版社
  另有一说,认为《明心宝鉴》最早是由朝鲜高丽王朝忠烈王时代(约相当于元朝中期)的文臣秋适(1245-1317年)所撰。秋适之祖秋磕,曾位及南宋门下侍中,于宋高宗(高丽仁宗)时东赴朝鲜,定居于咸兴,是为秋氏之始祖。秋适自幼精于文章书法,博通百家,官及民部尚书艺文馆大提学。忠烈王三十一年任国学教授时,为使文字启蒙之幼儿有一学习古典之门书,在各种经书和诸子百家、诗赋中,取其易懂又具深意的二百六十言,分成十九篇,编成《明心宝鉴》。此书成为日后数百年间初学者之道义教本。目前在韩国大邱市郊花园面所在地之秋氏祠堂的仁兴院中,尚保存着《明心宝鉴》木刻版一百六十余枚。秋适之孙秋濡,于朱元璋初建明朝之际,即恭悠王十二年前往中国协助朱元璋,成为开国功臣,并将其祖父所作之《明心宝鉴》传至中国。

  根据现在刊印的朝鲜文(韩文)版《明心宝鉴》来看,秋适初撰《明心宝鉴》一说可以采信。此书明初传入中国,范立本可能重新进行了编辑整理,从而形成一个由二十篇六、七百段文字组成的新版《明心宝鉴》。经范立本整理后,《明心宝鉴》条理、结构更明晰,内容网罗了儒、释、道各家学说,从而成为一部修身养性、安身立命的宝典,从明初起即极为盛行,多次重刊、重印,万历皇帝还让人重辑修订一遍。可以说,此书至少在有明一代都是最流行的通俗读物,也是最受欢迎的劝善书、启蒙书之一。这种流行到了清朝以后才逐渐衰落。

  但在朝鲜,包括后来的韩国,700年来《明心宝鉴》一直盛行不衰,刊印了多种版本。

  经过范立本整理后的《明心宝鉴》不止于中国盛行,而且迅速向东亚、东南亚中国周边各国传播,长期广泛流传于日本、越南、菲律宾等地。譬如,当年高母羡就是在菲律宾拿范立本撰辑的《明心宝鉴》作为自己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入门、启蒙读本的。

  而在越南,2000多年中,汉字一直占据正统地位。学习的几乎都是汉文书籍。幼童始学《一千字》、《三千字》、《初学问津》、《幼学五言》等,接着学《明心宝鉴》、《明道家训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忠经》以及四书五经等。从小就习熟这些图书,接受潜移默化的道德熏染。

  “大长今”一生的启蒙读物

  《明心宝鉴》是大长今最早的发蒙读本。长今在与各地官衙的医女们一起接受医女训练的时候,除了要学习医术,还要学习经典。她们的经典课开篇即学《明心宝鉴》。剧中提到了此书的开头几句:“天听寂无音,苍苍何处寻?非高亦非远,都只在人心。”

  正是因为长今从小就接受了这种导人向善、心存人道的“人心”教育,从而塑就了她满怀诚意、感恩、知足、惜福的良好心态。因此无论是当御膳厨房的宫女、尚宫、最高尚宫,还是当医女、御医女时,她始终诚心正意,不说假话,不做恶事,一切顺由本心去说去做,尽心尽力,不畏凶险,不屈不挠,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伟大,被封为“大长今”。

  李英爱因饰演大长今一角而风靡中国,“名满天下”。在拍《大长今》时,有位学者送给她一本《明心宝鉴》韩译本,她视以为宝,认为通过阅读《明心宝鉴》、《菜根谭》这些书,“可以净化心灵”。

  一部教人做人的书

  《明心宝鉴》实质上是一本教人如何做人的书。“明心”即“明心见性”。这本是佛教禅宗的主要修持方法。意谓“心”是可以转变的(转迷为悟),但“性”是永远不变的,因此只要悟了自心本性(即佛性),就能成佛。南宋陆九渊和明王守仁等袭用“明心见性”一词,认为心、性、理都是一个东西,一切存在于“心”中,只要通过内省(明心)的工夫,就可能认识真理(见性)。所以,“明心”就是内省,就是对人本身、人内心、心性品行的修炼、砥砺和反省。《明心宝鉴》就是一部内省宝书,一面修行宝镜。

  从主题上看,《明心宝鉴》主要是关于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、孝、悌这八方面传统美德教育的。它确立了人生于世、人与人交往所应遵循的这八个方面的道德规范、行为规范。它要引导人诚心、正意、向善。它要教育人:做人,首先要正己,安分,继善;其次,言谈举止、待人待物都要有诚意,在有涯人生要时时、处处都懂得感恩、知足、惜福,对人、物、事,对社会,乃至对苦难困厄都满怀感激之情、满足之心、珍惜之意。做人难,难做人,若依此,做人则不难。

  《明心宝鉴》区别于其他教人做人的书籍的显著特点在于:它的文字、譬喻简洁易懂,道理深入浅出,简单实在。

  书是有生命的

  《明心宝鉴》是一部“长寿”的书。在有明一代它的影响登峰造极,这种影响辐射到周边诸国,乃至于刚学汉语的西班牙人都拿它当启蒙教材。至少在清初,此书的影响尚在。(似乎民国时期还有刊印本,坊间亦见流传。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善本之一即征集自郑振铎先生所藏,书上还有他的笔迹。)但不知何故,这书后来竟慢慢湮没,乃至于在中国完全失传!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关注者

博客归档

我的简介

我的照片
“医王宝筏”的作者